08-11
2022
生态环境部: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据介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
08-11
2022
我国麋鹿种群数量突破八千只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为进一步扩大麋鹿野外种群,11月6日我国成功将25只成年麋鹿放归自然。30多年来,通过加强栖息地建设、开展种群重建和科研攻关等加强麋鹿保护,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8000只。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栖息地条件明显改善,濒危物
08-11
2022
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先试4年多成效显著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三省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包含14方面90
08-11
2022
财政部:“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8779亿元支持生态保护修复
今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凡科军介绍了中央财政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支持情况和下一步的考量。凡科军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8779亿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08-11
2022
“十三五”时期自然保护地增加七百多个
在国新办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
08-11
2022
国家林草局:“十三五”我国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显著提升
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国际重要湿地15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我国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显著提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生态系统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08-11
2022
540万亩沙地有效恢复植被
冬日,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端的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一株株沙棘镶嵌在沙地上,牢牢锁住黄沙。自2014年至今,科右中旗611万亩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复植被540万亩,恢复比例达到88.4%。 “通过种植沙棘治沙,生态好多了。”看着眼前静止的沙地,哈吐布其嘎查党支部书
08-11
2022
推进沿江岸线治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5年来,沿江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治理污染、搬迁转产,既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升效益,又促进生态环境修复,让一江清水
08-11
2022
岸线治理 守护生态
大江大河的生态治理关乎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期待。近年来,黄河兰州段不断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同步实施;吕梁山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水土保持的同时发展沿黄经济;长江江苏常熟段坚持生态修复,沙洲半岛变为江中绿岛……
08-11
2022
阿拉善盟河湖长制“有名有实”
近年来,阿拉善盟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了河湖长制立体落实机制分工方案,综合施策、靶向发力,着力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河湖长制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