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首届秦巴山区三省(市)五县(市)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论坛在秦巴腹心地带革命老区万源隆重举行,由重庆市城口县、陕西省紫阳县、镇巴县、四川省通江县、万源市等五县(市)以“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联合举办。国家扶贫办、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国家扶贫基金会、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国家行政学院、重庆大学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
位居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的紫阳县、镇巴县、万源市、通江县、城口县五县市同处秦巴腹心地带,总幅员17054平方公里,2009年末总人口217万人,GDP总值165亿元,人均GDP7604元,远远低于全国和所属省、市平均水平。五县市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条件相近,发展相当,均属红色革命老区,当年数十万老区群众参军参战流血牺牲,为川陕苏区及共和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五县(市)同处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是一个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的区域,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雷电、低温冻害等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辖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发展。
秦巴区域发展已成为一些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注点,建立包括陕西省紫阳县、镇巴县、四川省万源市、通江县、重庆市城口县五县市的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为全面深化试验区五县市合作、促进秦巴山区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该次论坛为切实做好秦巴山区扶贫统筹实验区工作而召开的,建立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增强五县市紧密合作,机遇难得。五县市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历来交往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尤其是近几年来在部分领域的合作实践,积累了全面合作、深入合作的经验。在新的起点上纷纷表示携手并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上推进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点工作,共同构建秦巴山区经济高地,推动秦巴山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铸就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五县市围绕加强互访交流、合力争取政策、整合区域物流、提升产业层级、保护生态环境、联手防灾减灾、共促社会发展等领域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了秦巴山区扶贫统筹实验区合作协议。据了解,五县市建立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联席会届期和年会制度,每年一次会议,在五县市轮流召开,深入研究扶贫统筹试验区合作的重大问题,探讨完善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积极促进试验区各县市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广泛的合作渠道,努力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作发展的区域合作格局。统一编制秦巴山区统筹扶贫试验区五县市连片扶贫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力争取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给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发展提供特殊制度和政策安排。在交通、饮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阻碍老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上,争取扩大扶持面、提高扶持标准。整合川陕苏区红色资源、秦巴山区生态资源,优化旅游线路,建立区域旅游协作网络,拓展旅游联合体组织的职能,构建区域旅游大市场。加大对试验区森林盗采盗伐的联手打击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切实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合作研究自然灾害联合监测和灾害性天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协议,坚持重大天气过程会商,建立重要气象信息、重大灾害情报通报制度和灾害防治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精神,五县市形成有机整体,整合区域人力、物力,共同应对各类灾害发生、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整合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资源,加强协作,优势互补,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加强安全稳定等社会管理的合作与交流,联手打造社会安定有序、政治稳定和谐的秦巴山区扶贫统筹试验区。
部委有关专家表示,建立扶贫统筹试验区是连片扶贫开发的一个创举,应列入国家“十二五”扶贫规划,帮助贫困地区合作共赢,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