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018年“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在兰州大学开幕,来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中外各成员分享三年来高校联盟建设的新成果。
受兰州大学邀请,会长赵霖,副会长黄晓勇等一行应邀出席了2018年“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开幕式,描绘“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新篇章,探讨“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经验。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世珍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张世珍说,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生态安全地位极为重要,是国家确定的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多年来,2600万甘肃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42.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把绿色作为发展最厚重的底色,把生态文明作为最突出的标识,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治沙、治污和绿色发展等工作,生态修复的增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生态赤字大幅下降,生态存量迅速提高。
张世珍指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全人类,高等院校汇聚着各类专业人才和社会精英,在教学育人、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他希望高校联盟各中外成员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创新国际间生态文明建设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一带一路”生态文明论坛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举办的。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保护环境的共同挑战。大学和学术机构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甘肃省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其景观由山地、森林、湖泊、河流、牧场、沙漠和戈壁组成,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破坏。经过近110年的发展,兰州大学在生态学等众多学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排名,这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将致力于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由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主持。王海燕说,“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建设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教育部和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得益于联盟成员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秘书长单位兰州大学的辛勤付出。
甘肃省教育厅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如既往地支持“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建设发展,助推“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联盟先后于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在敦煌举行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本届在兰州盛大启幕,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根据联盟成员意见制定了联盟章程。截止目前已有170多个高校成员,兰州大学是秘书长单位,是创始成员之一。
今年也是联合国环境日“没有破坏的发展”主题提出和实施30周年,在全球视野下具有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据此,从一带一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聚焦生态学、草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风沙力学、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举办2018年“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生态文明主题论坛。
副会长黄晓勇作报告,报告题目: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科研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稳步发展。
1、“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提供新框架和新内涵。
2、“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出新的人才需求与培养任务。
3、教育合作与交流为沿线国家新合作开辟新道路。
黄晓勇说,我们坚信,交流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途径和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将继续造福学生、联盟成员以及相关群众。我们将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我们欢迎各种意见、建议、见解,为建设更好的“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献计献策。